
据最新消息,鸿海精密工业公司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向印度追加15亿美元投资。这笔约合108亿元人民币的注资将重点扩建印度南部核心组装基地,该基地目前承担着半数以上印度产iPhone的组装任务。交易所文件显示资金调配已完成,但鸿海至今未就具体产能目标作出回应。
最新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印度产iPhone总值达220亿美元,同比激增60%,这意味着每五部iPhone就有一部贴着“印度制造”标签。除鸿海外,塔塔集团通过收购纬创资通工厂、运营和硕生产线,已成为苹果在印第二大代工力量。值得关注的是,鸿海印度工厂产线良品率已从三年前的65%提升至92%,接近郑州基地水平。
中美关税协议达成后,印度“世界工厂”野心遭遇当头冷水,部分原计划转移的产能出现回流迹象。尽管苹果98家核心供应商中仍有半数来自中国,但过去两年已有超30家大陆企业被移出名单。分析指出,印度组装线仍严重依赖中国零部件,物流成本较东南亚高38%,制约其竞争力提升。
鸿海正将印度工厂自动化率提升至45%,并引入AI质检系统缩短产品迭代周期。与此同时,和硕斥资3.5亿美元扩建越南、印尼基地,试图在AirPods等产品线上分食印度市场红利。行业观察家预测,随着苹果2026年“印度制造”比例目标提升至35%,这场供应链迁徙竞赛或将改写全球电子制造格局。
原创文章,作者:泡沫大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1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