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星链”卫星为何接连坠落:寿命到期叠加太阳风暴的双重打击

马斯克“星链”卫星为何接连坠落:寿命到期叠加太阳风暴的双重打击

埃隆·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坠落高峰。数据显示,2020年仅2颗卫星坠入大气层,而2024年单年坠落量飙升至316颗。截至2024年底,”星链”累计损失卫星达583颗,相当于每15颗在轨卫星就有1颗陨落。这场异常”卫星雨”引发全球关注,但航天专家指出,折损率仍处于正常阈值——以逾7300颗的庞大星座规模计算,坠落总量尚不足发射总数的十分之一。

卫星寿命自然终结是首要因素。业内分析指出,低轨卫星设计寿命通常为5年,2019年首批发射的卫星已进入主动离轨阶段3。随着组网速度加快,早期卫星的集中报废导致坠落数量陡增。更关键的是‌太阳活动的剧烈扰动‌。NASA研究团队证实,当前正值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峰值(预计2025年7月达极大期),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引发持续地磁暴。戈达德太空中心观测发现,磁暴加热大气层导致膨胀,近地轨道阻力激增300%,轨道高度300公里以下的卫星再入时间从15天压缩至5天。

双重压力下,卫星运营商已启动应对机制。专家透露,通过推进器定期轨道维持可抵抗大气拖曳效应3。尽管近两年高级别地磁暴频率增加,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营收预期仍强劲增长,2025年预计达155亿美元,同时计划将火箭年发射量提升至170次。这场坠落危机实则为航天界提供了珍贵研究样本,NASA物理学家奥利维拉强调:”当前是研究轨道阻力的绝佳窗口期,人类正拥有史上最大规模的低轨卫星集群”。

原创文章,作者:科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23160.html

科学的头像科学认证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