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多多5月27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引发市场震荡。拼多多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10%至956.7亿元,净利润却同比暴跌47%至147.4亿元,两项核心数据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资本市场反应剧烈,财报当日股价暴跌13.64%,次日续跌4.95%,市值缩水至1390亿美元,不足阿里巴巴的一半。这家曾凭低价横扫市场的电商黑马,正遭遇增长失速的严峻考验。
背后原因直指拼多多错失的“国补红利”。随着家电、数码等品类纳入国家补贴目录,以自营模式为主的京东、天猫迅速抢占政策红利,而依赖第三方商家的拼多多却因白牌商品占比过高,只能自掏腰包补贴消费者。为弥补价格劣势,平台接连推出百亿减免、千亿扶持计划,但营销费用暴涨43%至334亿元,成本增速远超营收增长,最终导致利润断崖式下跌。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已在低价之外开辟新战场。淘宝推出店铺“真实体验分”强化服务品质,京东、天猫发力即时零售上线“秒送”“闪购”业务,电商竞争正从价格厮杀转向服务比拼。反观拼多多,其引以为傲的海外业务TEMU也面临欧美关税政策收紧的冲击,管理层坦言“商家适应能力不足”,内外夹击之下增长空间持续收窄。
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管理层仍坚持“生态投资优先”的战略,但市场耐心正在消退。从2024年第一季度至今,其营收增速已从131%降至10%,净利润更是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当低价护城河被对手填平,重金投入又难换增长突破,这家曾改写电商格局的企业,能否在红海竞争中寻得新出路,已成为行业最大的悬念。
原创文章,作者:商业头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2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