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真的“凉”了吗:国产AI的理性回归还是危机信号?

DeepSeek真的“凉”了吗:国产AI的理性回归还是危机信号?

2025年二季度,曾被誉为“国产大模型黑马”的DeepSeek遭遇至暗时刻。QuestMobile最新报告显示,其月均下载量从一季度的8111.3万骤降至2258.9万,跌幅高达72.2%,同期使用率也从7.5%下滑至3%‌。这一断崖式下跌引发行业热议,但数据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复杂的真相。

表面看,用户流失与DeepSeek-R2版本跳票、高幻觉率等问题直接相关‌。然而,360创始人周鸿祎指出,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从未想认真做APP”,而是专注AGI研究与开源生态建设‌。事实上,大量用户已转向接入DeepSeek模型的第三方平台,其技术影响力并未随官方下载量同步衰减‌。这种“开源优先”的战略,虽削弱了商业变现能力,却推动了中国大模型产业的整体进步‌。

放眼全局,DeepSeek的个案不能代表国产AI的全貌。通义千问、Kimi等竞品仍在技术前沿紧咬国际对手,而“AI+办公”“AI+教育”等垂直赛道黑马频出‌。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海量场景数据与快速迭代能力,仍是培育创新的沃土‌。

这场风波实则揭示了AI行业从狂热到理性的转折。当技术竞赛进入深水区,单纯的参数比拼已让位于生态构建与场景落地‌。正如学者克里斯坦森所言,真正的护城河在于“持续创新的组织能力”。对DeepSeek和整个国产AI而言,能否在开源共享与技术深耕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原创文章,作者: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29843.html

AI的头像AI认证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