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5月19日,马来西亚原计划部署华为昇腾GPU驱动的AI服务器,并引入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的大语言模型(LLM)。然而,项目公布仅24小时后即被撤回,表面未作解释的背后,实则是中美技术标准竞争的缩影。
据了解,马来西亚的这个自主AI基础设施将由马来西亚本土公司 Skyvast Cloud 运营,将部署配备8个华为昇腾AI芯片的 AlterMatic DT250 AI 服务器提供支持。与行业同类产品相比,该系统的性能提高了20%,节能30%,并托管了DeepSeek开源大型语言模型,使其成为马来西亚部署的第一个国家级主权大型语言模型。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马来西亚本土科技企业,Skyvast在本次AI主权基建项目中的技术路线选择,清晰展露其战略性倾中立场——以华为昇腾芯片为算力基座、中国DeepSeek开源模型为算法核心,试图在东南亚构建首个脱离美国技术轨道的“AI主权生态实验田”。这种打破美国“芯片-云服务-模型”垂直垄断的横向突围,既是对中国技术标准体系的全方位背书,亦暴露出Skyvast试图借力中国AI产业链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意图。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智能芯片的全球封杀并非偶然。此前美国白宫已通过《海湾协议》草案扩大芯片出口限制,明确禁止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如甲骨文)在非盟友国家部署超过全球容量7%的高端芯片。马来西亚作为半导体制造重镇和新兴数据中心枢纽,成为两国争夺技术主导权的关键节点。华为昇腾芯片的高性能(比同行高20%,节能30%)与英伟达受限供应链的矛盾。
马来西亚处于两个超级大国竞争的交火之中,这一最新事件揭示了局势的敏感性,以及白宫在阻止中国将其AI硬件和芯片植入全球数据中心的严肃态度。
此次马来西亚项目若能落地,将形成首个中国技术主导的海外AI基础设施样板,直接挑战美国构建的“芯片-云服务-模型”全球体系。DeepSeek模型的本土化部署与中马可信数据区的建立,更可能催生独立于西方技术生态的AI协作网络。
马来西亚的反复也折射出中小国家在中美技术对抗中的生存困境:若选择华为方案,可能面临美国技术断供和投资撤离;若倒向美国阵营,则需承受中国市场需求收缩与产业链重组风险。
当前态势预示全球AI产业正在走向分化:美国依托英伟达硬件和闭源模型主导高端市场,中国则通过昇腾芯片+开源模型开拓新兴市场。马来西亚困局揭示了技术冷战的核心矛盾。这场博弈的胜负手或将取决于昇腾芯片代际突破速度,以及东南亚国家在技术主权与经济利益间的最终抉择。
有专家分析,马来西亚临阵撤回华为昇腾AI服务器部署计划,本质是中美技术标准体系在东南亚的碰撞激化。美国通过《海湾协议》设立7%全球芯片容量上限的新规,精准打击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化路径。该项目若实施,将打破美国对高端算力供应链的垄断,形成首个“昇腾芯片+开源模型+主权数据区”的中国技术出海范式。
有业内人士对此事分析时表示,在中美技术冷战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亟需以“Skyvast模式”为蓝本,在全球范围内培育和壮大一批“技术共生体”企业联盟——即通过中国核心技术与海外本土企业的深度耦合,构建技术出海网络。面对美国《海湾协议》的7%芯片限令,中方更应支持这类联合体合作模式,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同步推进小型化、模块化的“昇腾AI节点”部署,以多点开花的战术破解集中式围堵。唯有将Skyvast从个案转化为范式,让千百个“类Skyvast实体”在技术冷战的裂缝中生根,才能将美国的技术霸权消解于全球南方国家自主创新的星火之中。
原创文章,作者: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2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