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上市:RWA第一股诞生,区块链重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导语:9月11日,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平台 Figure 成为全球首家以 RWA 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其背后的早期投资人周斌,正围绕“AI + 机器人 + 能源 + 区块链”勾勒出新一代基础设施图景。

2025年9月11日消息,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平台Figure Technology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 FIGR,成为全球首家以 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平台。高盛、美银证券等华尔街投行担任此次IPO的主承销商。

Figure上市:RWA第一股诞生,区块链重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本次 IPO 原拟发行 2600 万股,后因市场热度超预期两度上调至 3150 万股,最终以每股 25 美元完成定价,融资总额达到 7.87 亿美元,高于此前 6.5 亿美元预估。上市首日开盘报近 36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超过 40%,收报31.11美元,总市值突破 50 亿美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日常运营、产品技术拓展,以及未来对外收购与战略投资。

在 AI 与区块链叠加产业周期转折的背景下,这一 IPO 或将成为 2025 年以来区块链基础设施领域最大规模的公开募股。

区块链技术已问世逾15年,经历长时间产业化探索后,这一时刻或许预示着其正式进入金融基础设施重塑的快车道。

Figure 的早期投资人、LM Ventures创始合伙人周斌表示:“我们在 2019 年决定投资 Figure,是因为它不仅用区块链解决现实问题,更将重构整个金融系统的技术底座。今天,它成为全球第一家 RWA 上市平台,也验证了我们对其长期价值与技术路线的判断。”

颠覆式效率提升,Figure跑出“链上金融”样本

Figure 由前 SoFi 创始人Mike Cagney 于 2018 年创立,致力于打造一套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基础设施,消费信贷与数字资产的借贷、交易与投资,直指美国万亿私人信贷市场。

其核心产品包括链上 RWA 交易平台 Figure Connect、DART(数字资产注册技术)、Provenance 区块链、链上资产证券化 Democratized Prime 和收益型稳定币 YLDS。

依托多元金融产品,Figure 正在构建一条绕过传统金融中介、提升资产流转效率的新路径。

其中,房屋净值贷款(HELOC)是其最核心的应用场景之一,放款周期仅需5天,远低于传统银行平均 42 天的流程。

政策利好辅以市场扩张,Figure 近期业绩涨势凶猛: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9亿美元, 净利润 2900 万美元,相较去年同期亏损 1300 万美元实现扭转;累计发放 HELOC 贷款超 160 亿美元,服务逾 20 万户美国家庭,完成超 500 亿美元链上交易,成为美国最大非银行 HELOC 提供商。

在 RWA(现实世界资产)领域,Figure 也稳居全球前列。根据 RWA.xyz 数据,截至 2025 年6月,Figure 在链上锁定的现实世界资产规模约 100 亿美元,在私募信贷代币化市场的份额约 75%。

Figure 还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多个技术与合规里程碑:

●        2025年2月,获得美国 SEC 批准,成功发行全球首个带息稳定币;

●        2025年发行的 FIGRE 2025-HE3 债券,成为首个获得标普AAA评级的链上房贷证券化项目。

这一系列增长与领先身位背后,是 Figure 对金融系统底层逻辑的重新理解与定义。

Mike Cagney 在招股书中谈及,自己在创立市值超300亿美元的金融科技巨头SoFi 后再度创业,正是因为看到了区块链构建新型金融网络的潜力:“与其说区块链将颠覆现有金融市场,不如说它将创造全新的市场机会。”

除了简化交易流程、提升资产流动性,他认为 Figure 所构建的链上金融体系,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重构传统金融的底层架构,赋权普通投资者 —— 让资产所有权、风险评估与流动性机制真正迁移至链上,为普通人打开前所未有的金融参与路径

例如,在股票借贷等场景中,投资者可以直接掌控资产并获得收益,无需依赖传统中介。

他将 Figure 上市视为链上金融进入主流的标志,也期待未来 Web3 基础设施领域能诞生出一批类似美股七巨头的头部公司,而 Figure希望成为其中之一。

目前,Figure 的 HELOC 业务合作伙伴已超过 168 家,包括银行、信贷机构和资产管理方。同时,其自主研发的 DART 技术平台,也正被高盛、德意志银行、Jefferies等华尔街机构广泛采用,用于链上注册与票据管理。

从邮政系统到 Email:RWA 重构全球资金流

如 Cagney 所言,Figure 上市或成为区块链资产代币化(RWA)进入主流金融市场的重要信号。

过去几十年,技术不断重塑生产力,而全球金融系统的底层结构却仍停留在上世纪。以 SWIFT 为例,每天处理数万亿美元交易,却依然沿用银行逐笔转发、逐级核查的模式。

管理12万亿美元资产的 BlackRock CEO Larry Fink 在 2025 年致股东信中指出:“今天的全球资金流动,仍依赖建立于喊单与传真机时代的旧系统。继续依赖 SWIFT,就像把email塞进邮局。”

他认为资产代币化将重构这一切:“如果 SWIFT 是邮政系统,那么 RWA 就是新型电子邮件。”

如前文所述,RWA即现实世界资产,意味着将股票、债券、房地产等现实资产转化为链上可交易的数字代币。每一个代币都像是一张数字产权证,记录了人们对某项资产的所有权。由于代币托管在区块链上,不仅更安全,还能实现全天候交易,省去传统流程中大量中介、文书和等待时间。原本需要数天才能结算的金融交易,如今几秒内即可完成,将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借助区块链保障的可验证性与可编程清算逻辑,RWA 不仅显著提升资产流动性,也改变了传统金融中介结构。

今年,Ripple 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联合发布报告,预测全球 RWA 代币化市场规模有望在2033年达到18.9万亿美元,相关技术增长接近“拐点时刻”,RWA 将成下一阶段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核心。

LM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周斌表示:“RWA 具备直接、即时、透明的传输能力,同时显著降低成本、绕过中介系统。Figure 正是用这一底层机制,重构金融系统的流动路径与定价方式。”

与此同时,Figure 的上市正值这一轮区块链与数字资产企业的资本窗口期。

2025年已有多家数字金融公司成功IPO,包括面向全球散户的交易与理财平台eToro(ETOR)、区块链原生交易所 Bullish(BLSH.N)以及稳定币 USDC 发行方 Circle(CRCL.N),展现了传统与链上金融融合的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2025年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方向逐渐明朗,例如批准多支比特币现货ETF上市,并对链上资产登记机制提供更加明确的路径。这些变化降低了合规门槛,提升了市场对 RWA 模式的接受度,也为 Figure 等平台的公开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窗口。

据行业研究,数字贷款市场预计将从 2024 年的109 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1147亿美元。尽管并非全部业务将转向链上,但随着 RWA 技术成熟,其可验证、可追溯、无需信任中介的优势,正逐步推动资本市场与区块链深度融合。

投资人观点:押注重构“生产力 + 生产关系”的创业企业

Figure 是上文提到的 LM Ventures 极具代表性的投资项目之一。早在2019年 Figure 成立未满一年时,LM Ventures 创始人周斌便参与其 B 轮融资,后续持续参与 C、D 轮扩张。

Figure上市:RWA第一股诞生,区块链重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Figure创始人 Mike Cagney 及LM Ventures创始合伙人周斌

他表示:“Mike 是连续创业者,由其创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SoFi今天已经是市值3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7年前Mike告诉我们要用区块链打造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我们决定长期支持。”

对 Figure 的重注投资,是 LM Ventures 面向未来投资版图的一环,也与周斌长期坚持的投资逻辑高度契合 —— AI + 机器人 + 核聚变 = 无限生产力,Blockchain(区块链) = 重塑生产关系。

他曾投资的 hailo.ai(AI芯片独角兽)、Gatik.ai(无人卡车货运服务商)、Formant.ai(机器人管理操作系统)及与 OpenAI 联合创始人 Ilya 合作投资的 mykargo.com(AI 供应链平台)等公司,均展现了在新生产力范式下的变革潜力。

2024年底,周斌正式创立 LM Ventures,首期基金规模5000 万美元,截至目前 AUM 已翻倍至 1 亿美元,专注于寻找在 AI、机器人、能源、区块链领域,具备技术与商业落地能力的创业公司。

在区块链、AI 与硬科技交汇的时代起点,Figure 的上市或许只是序章。如周斌一样的投资人们,正在用更长期的视角,寻找下一个推动生产力与金融基础设施变革的时代型公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科技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33625.html

陈晨陈晨管理团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