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给世界提供“第二选择”,恰是中国产业安全“第一道锁”

当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加速重构,人工智能领域正面临技术路线与产业生态的深刻抉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AI产业不仅没有缺席,反而以独特的路径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第二选择”。

近日,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作为头部AI企业的科大讯飞生动诠释了这一双重价值。其开源的智能体平台Astron,原生集成RPA能力,具备低代码、零代码特性,向全球开发者开放八大行业智能体解决方案。

国产AI给世界提供“第二选择”,恰是中国产业安全“第一道锁”

在全球AI生态被少数巨头主导的当下,Astron实质性地为各国开发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可控的“第二选项”,避免了对单一技术体系的过度依赖。

更深层次看,这种“第二选择”的对外价值,恰恰构成了中国产业安全的“第一道锁”。截至今年10月,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数已达968万,近一年新增200万,其中智能硬件开发者增长102%,大模型企业开发者增长125%。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型智能体开发者成为增长主力,其中近半数来自非技术领域。这标志着AI开发门槛已经显著降低,AI应用正从技术精英走向普通大众。

从产业安全视角看,Astron平台的开源战略具有双重意义:对外,它降低了全球开发者的使用门槛,促进技术普惠;对内,它构建了基于统一标准的开发生态,使企业能够在一个成熟、安全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创新,极大增强了中国AI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性。

此前,企业级AI应用常常面临决策与执行之间的断链。很多优秀的AI模型作为“大脑”很聪明,却无法直接操作公司内部的ERP、OA等业务系统,导致“手脚”不灵便。

传统的AI模型往往需要通过复杂的API进行外部集成,存在延迟高、稳定性差的问题;Astron平台则通过原生集成智能RPA,让AI智能体不仅能思考,还能操作软件,从而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实现从决策到执行的完整闭环,这种能力正是解决企业AI应用“最后一公里”痛点的关键。

全面开源意味着广大开发者能够快速入场,企业技术团队可以基于一个成熟、自主可控的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极大降低企业级智能体的应用门槛与开发周期,这正是“人人都是开发者”时代到来的关键推动力。

国产AI给世界提供“第二选择”,恰是中国产业安全“第一道锁”

当前,全球正面临供应链不稳定与技术壁垒加剧的双重挑战,讯飞开放平台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2025年,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6898个团队参与,涌现出4622个垂类智能体。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提供的“第二选择”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对中国自身而言,建立在国产算力之上、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大模型生态,已成为保障关键行业数据安全、技术自主的“第一道锁”。

技术底座的自主可控是这把安全锁的核心部件。在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发布了其最新深度推力达模型星火X1.5,该模型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达293B、激活参数30B,推理效率相比上一代星火X1提升100%。

据悉,星火X1.5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等六大核心能力上全面对标国际主流,尤其在多语言能力上整体性能达到GPT-5的95%以上,覆盖超过130个语种。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能力都是在自主可控的全国产算力平台上实现的。通过攻克长思维链强化学习训练效率、MoE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两大技术难题,星火X1.5的深度推理训练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

这印证了工信部等六部门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强调的核心理念: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建设自主算力基础设施。

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言,AI红利的兑现需要攻克自主可控、软硬一体、行业纵深和个性化四大关键核心。星火X1.5、Astron平台的推出正是讯飞在这一路径上的显著成效。

从近千万开发者的生态规模,到开源智能体平台的技术普惠,再到全国产算力底座的自主可控,科大讯飞正通过平台化、生态化的战略,推动中国AI产业从技术追赶到应用创新的跨越。

当中国AI产业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其提供的“第二选择”不再仅是技术备胎,而是推动全球科技治理多元平衡、同时守护中国产业安全的核心力量。这条路径既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也契合世界对技术多样性的期待,正重新定义着全球AI竞争的基本规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科技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38369.html

陈晨陈晨管理团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