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内领先的AOI(自动光学检测)专有设备制造商中科慧远举办了其成立九年以来的首场正式产品发布会。发布会以“智己·质彼,质检未来”为主题,重磅发布了其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CASIVIBOT的发布不仅是一款产品的创新落地,更以“智检”为核心驱动力,正式掀开了工业质检智能化升级的全新纪元。
在工业制造迈向全面智能化的浪潮中,质检环节的升级正成为整个生产体系的关键节点。在发布会上,中科慧远总经理张武杰表示:“时代正在呼唤一种新的质检范式,它必须打破传统AOI设备的边界,能够适配复杂多变的工业场景,又具备快速导入、灵活部署、持续进化的能力。我们相信,工业质检的未来,将由具身智能机器人打开。”

CASIVIBOT,让质检更高效、稳定
近年来,传统AOI(自动光学检测)技术虽然在工业质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科慧远在过去九年中深耕工业质检领域,累计出货超过千台设备,覆盖3C电子、传统家居、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并建立了百万级高质量缺陷精标数据库。
但随着工业场景的高度碎片化和产品迭代的加速,AOI设备的固定检测边界、长周期导入的特性,逐渐成为制约智能质检发展的瓶颈。更为关键的是,AOI系统的固定模式难以应对产线变动或突发非标瑕疵,使“最后一公里”的质检环节依然高度依赖人工。
面对这一困境,中科慧远提出了自己的答案: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它以“具身智能”为核心理念,将人类质检的灵活、经验与工业AI技术与数据高度融合,它既强调单体设备的拟人化能力,也强调群体的弹性部署能力。

具体来说,CASIVIBOT采用具身设计,依托“手-眼-脑”协同的技术架构,实现工业产线的灵活操作。“眼”由三组相机组成的多光谱感知系统,可进行大视野扫描与微米级精准检测,支持不同材质、复杂曲面及高反光工件的识别需求。“手”是机械臂与可切换的灵巧夹具组合,模拟人类手臂的灵活动作,并可通过轨迹规划算法自主避障和调节操作路径。“脑”则是基于中科慧远在工业质检场景积累的工程检验,自主研发“慧脑”AI平台,具有垂直行业大模型及百万级精标注缺陷样本数据库,具备行业内类间小样本迁移能力,可通过语言描述引导识别,实现多模态融合检测。正是这三大核心模块的“仿人”与“协同”,使CASIVIBOT真正具备了“看得见、抓得准、判得明”的全链路智能质检能力。CASIVIBOT不仅能模仿质检工人的行为动作,投入到重复、高强度的质检工作中;伴随着质检工作人员不断给予其监督、指导的经验,可以不断增强机器的自主性,放大经验的价值。在群体部署层面,机器人可通过云端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一机训练、群体部署”,同时支持知识在设备间快速迁移,使企业在不同工厂、不同产线都能快速部署高效质检能力。

在发布会上,中科慧远还通过实际场景展示了CASIVIBOT的能力。瓶身贴标检测环节,机器人通过双臂协作完成对圆柱形物体360°检测全覆盖,动作自然流畅,无需人工干预;在汽车电机定子检测中,它能够识别微小裂痕和毛刺,单件检测时间小于5秒,效率与人工相比毫不逊色。这些演示不仅展示了机器人对不同形状、材质工件的适配能力,也体现了其在工业生产线上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除了硬件和AI能力的提升,CASIVIBOT在平台化方面也做了深度布局。其“鉴习平台”可模拟人类黄金质检员的操作经验,将人类动作结构化、知识化,使机器能够复现人工质检的关键动作。例如,在手机后盖划痕检测中,它能够模仿质检人员在特定角度光照下的观察方式,实现非标准化缺陷检测。其“鉴心平台”则是垂直行业的大模型引擎,通过极少样本训练仍能达到高精度识别,这一技术在CVPR 2025工业视觉挑战赛中获得冠军。而其“鉴云平台”则是工业质检的云端中枢,打通了AI模型与设备的壁垒,实现一次训练、多机共享,同时支持远程调优和任务同步,为企业全球化质检提供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CASIVIBOT的技术平台模块化设计赋予了设备极高的使用弹性。机械臂、夹具、视觉配置系统及算法模块均可按需更换,这不仅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也让企业在新产品换型时无需大幅改造设备。与云端管理系统结合,CASIVIBOT有潜力推动工业质检服务从传统硬件采购转向机器人租赁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门槛,并催生新型工业服务平台。
在CASIVIBOT的研发过程中,灵宝CASBOT研发团队在本体设计和丰富的具身工具链开发应用经验上与中科慧远展开了深度合作。此次以发布会为起点,中科慧远发起全球合作伙伴招募计划,以技术攻关、场景落地、渠道伙伴三大联合体为核心,让全产业链基于智能检测这一纽带更加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具身智能质检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

张武杰强调,智能质检的未来不是单一企业的独舞,而是产业共舞。他希望通过开放共享的生态,将实验室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工厂的生产力,让具身智能质检真正走入现实生产线。
中科慧远的这一尝试,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思路:未来的质检,既需要坚实的AOI设备能力,也需要具备灵活性与泛化能力的具身质检机器人的协同,而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让质检更智能、更高效、更灵活,成为整个智能制造体系中可以随需而动的核心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潮玩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3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