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摘要:玻璃作为唯一能同时满足生物相容性、耐用性与微型化需求的材料,如何帮助脑积水患者重拾生活安全感,让头痛不再是“定时炸弹”?

对普通人而言,突如其来的头痛也许只需休息或止痛药缓解;但对脑积水患者来说,这可能是致命信号 —— 颅内压已超出安全范围,稍有延误便可能危及生命。

为解决这一长期难题,新西兰初创公司Kitea开发出一款脑压监测微传感器,采用肖特玻璃的尖端封装技术,为全球脑积水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安全保障。

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从失控到掌控:一位患者的重生故事

乔什在17年前被确诊脑积水,像许多患者一样,他依赖一根将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的分流器维持颅内压平衡。分流器如同大脑的“排水系统”,但隐患始终存在:一旦导管堵塞,脑脊液积聚将引发剧烈头痛、恶心,甚至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头痛让乔什在壁球场上几乎瘫倒,医院检查证实其分流器因堵塞而失效。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类突发情况可能随时重演。

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如今,乔什的生活彻底改变。他作为Kitea临床试验首批参与者,颅骨内植入了一枚仅重0.3克的微型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肖特Primoceler的Proteon™全玻璃封装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颅内压。植入物的数据通过一种称为“魔杖”的外部设备读取。该“魔杖”的上端有一个大环,可以为植入物提供能量并传输信息,患者现在可以在几秒钟内自行检查脑压。乔什说:“过去,头痛意味着必须立即就医;现在,我可以通过配套应用查看数据,确认是否需要联系医生。”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掌控”的转变,源于玻璃科技与医疗需求的深度融合。

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脑积水的隐形战场:为何现有技术难解困局?

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因脑积水接受分流器植入手术治疗,但这一解决方案远非完美。数据显示,儿童患者分流器两年内失效率高达50%,成年患者也面临频繁更换的风险。更棘手的是,现有技术无法实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患者需借助核磁共振(MRI)或CT扫描确认分流器状态,这不仅增加了就医频率,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尽管约70%至80%的就诊最终被证实为误报,但考虑到病情可能危及生命,任何异常都不容忽视。这种“高警觉、低准确”的现状凸显了精准监测手段的迫切需求。

“分流器失效的代价不仅是高昂的医疗成本,更是患者与家属的精神折磨。”奥克兰大学生理学教授西蒙·马尔帕斯指出。作为Kitea联合创始人,他深知传统技术的局限:有线传感器易引发感染,电池组件也占用宝贵颅骨空间,而钛合金等材料难以满足微型化需求。这些痛点催生了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将电源、传感器与数据传输模块集成至米粒大小的设备中?

玻璃:医疗植入物的“隐形守护者”

答案藏在一项看似矛盾的技术突破中 —— 用玻璃封装精密电子元件。

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玻璃是唯一能同时满足生物相容性、耐用性与微型化需求的材料。”西蒙解释道。肖特Primoceler的Proteon™玻璃封装技术,通过激光微粘合工艺,在室温下将传感器密封于玻璃外壳内。

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肖特Primoceler的Proteon™玻璃封装技术三大独特优势:

生物相容性:玻璃作为能长期与人体共存的材料,不会引发免疫反应,尤其适合直接接触脑脊液的敏感环境。

微型化可能:玻璃可加工至微米级厚度,使传感器体积尽可能地缩小,为颅骨内植入腾出空间。

压力感知精度:传感器通过两层玻璃间的金属层电容变化测量压力,其灵敏度远超钛合金等材料。

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我们的玻璃封装技术,能够以最高的精度制造最小的植入物,最终形成一种密封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解决方案。Kitea将其视为创新设备开发的推动因素,”肖特Primoceler Oy董事总经理Ville Hevonkorpi总结道。

从实验室到临床: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

目前,Kitea的微传感器正在奥克兰进行首次临床试验,涉及10名成人和10名儿童。“过去,患者为了进行检查,平均每年需要住院30天;现在,他们可以在家中完成大部分的监测。”西蒙透露明年计划在新西兰和美国启动更大规模的试验,目标是通过美国FDA认证。若获批,这将是首款无需电池、无线传输的脑压监测植入物,这标志着神经调控领域从“机械时代”迈向“智能时代”。

肖特《Solutions》杂志|从"虚惊一场"到实时掌控,改写脑部医疗史的玻璃“黑科技”

Kitea的突破仅仅是开始。西蒙团队正探索将该技术应用于心脏压力监测领域。西蒙表示:“我们的芯片旨在测量脑部或心脏液体的压力,这一关键参数可能受到遗传疾病、心力衰竭、车祸或中风等创伤事件的影响。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可以直接监测体内压力,并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实时数据,从而实现更快、更精确的治疗。”

人类对健康的理解,正从“事后治疗”走向“实时对话”。这或许就是创新最动人的模样:以科技之精微,守护生命之广阔。相信未来,玻璃 —— 这种拥有5000年历史的材料,将以更多身份继续参与人类对抗疾病的史诗。而肖特,始终是这场征程中值得信赖的伙伴。

联系我们

联系人:Vivian Wang

电话:+86 21 53300656

业务联系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本文转载自:,不代表科技讯之立场。原文链接:http://v.mrkbao.com/news/111202507071640091949639199.html

陈晨陈晨管理团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