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个海洋领域开源大模型OceanGPT(沧渊)日前在杭州正式亮相,开启海洋智能技术新篇章。该模型由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研发,不仅能进行专业海洋知识问答,更突破性地实现了对声呐图像、海洋观测图等多模态数据的自然语言解析。其独创的”慢思考”推理机制通过领域知识增强,将通用大模型的幻觉错误率显著降低。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颠覆性应用场景,用户仅需发出”探测海底火山”等自然语言指令,沧渊即可自动生成全套机器人控制代码,实现任务部署与执行的全流程自动化。”未来普通渔民也能用语音指挥水下机器人作业”,项目负责人陈华钧教授在发布会上描绘了技术普惠愿景。该模型还集成MCP协议支持多机器人协同作业,并可通过端侧部署直接赋能海洋装备,提升自主作业效率。
技术验证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浙大海鹰水下机器人平台测试中,沧渊将代码编写效率从人工”小时级”压缩至”秒级”。作为历时两年研发的成果,该模型已完成四代迭代:从2023年的基础框架OceanGPT-1,逐步发展出知识问答(OceanGPT-basic)、多模态解析(OceanGPT-omni)和机器人控制(OceanGPT-coder)三大专业模块。其多专家架构实现精准分工:基础模型处理专业知识,专用模块解析海洋数据,控制模块生成执行指令,并可融合DeepSeek等通用模型扩展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2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