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抖音百科因“偷词条”被判赔百度800万元

判了!抖音百科因“偷词条”被判赔百度800万元

百度百科赢了!”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对全国首例百科词条数据竞争案作出终审判决,抖音百科因擅自抓取百度百科60余万条词条内容被判赔偿800万元。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纠纷,不仅揭开了互联网平台间“数据搬运”的冰山一角,更确立了平台对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合法权益边界。

判决背后的商业博弈
案件始于2023年,百度指控抖音百科通过技术手段批量抓取其平台词条数据,甚至伪造用户信息“伪装”成普通用户上传内容。法院调查发现,抖音百科抓取的60余万条数据中,包含大量经过百度多年编排、审核的优质词条,例如“量子力学”“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内容,这些数据直接被用于填充抖音百科的“空白领域”。

更令业内关注的是双方长达六年的“恩怨局”。早在2020年,百度就因类似纠纷起诉字节跳动旗下公司,但当时因取证困难撤诉。此后数年,两家公司围绕搜索、短视频等内容生态展开多轮诉讼,赔偿金额从40元到9000万元不等,被网友戏称为“百头大战”。此次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法院首次明确:平台对零散用户内容的整合成果构成独立权益。百度耗费人力财力建立的内容审核、格式规范体系,形成的“数据集合”本身具有商业价值,未经许可搬运即构成侵权。

互联网版权的新标杆
针对判决结果,百度百科通过官方账号回应称:“这不是两家公司的胜负,而是对互联网知识共享规则的确认。”抖音方面则保持沉默,但已按法院要求删除涉案词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800万赔偿包含300万元“合理开支”,其中包含百度为取证支出的高额技术鉴定费用,这为未来类似案件树立了赔偿标准。

该案的影响已超出个案范畴。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判决书里“数据集合权益”的认定填补了法律空白——过去用户编辑的词条版权归属模糊,现在平台因系统性投入获得保护资格。这意味着,知乎专栏、大众点评商家信息等UGC内容,都可能因平台的组织编排获得法律护盾。

这场判决也给互联网企业敲响警钟:靠“爬虫技术”快速复制内容的捷径走不通了。正如主审法官所言,“当一家公司用真金白银搭建内容生态,却被竞争对手一键搬运,这和实体店里偷货架商品没有区别”。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数据价值飙升,这类案件或将成为互联网竞争的新常态。

原创文章,作者:百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20972.html

百度的头像百度认证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