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品牌的旗舰手机基本都发布得差不多了,不知道大家对哪款手机最感兴趣呢?浩然对小米15 Pro情有独钟,从发布到现在已经一个半月了,对其他手机几乎不理不睬。我就很好奇,它到底有什么魔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米15 Pro。

首先,手感真的很不错。中框更多延伸到背板上,过渡区域完全用金属包裹,看起来更精致,手感也更圆润,同时也更耐摔。加上同样耐摔的龙晶玻璃和玻纤材质背板,尽管这部小米15 Pro已经摔了至少十次,除了中框有一点痕迹,屏幕和背板都完好无损。不过,玻纤材质背板也有缺点,虽然韧性更高,但耐磨硬度比玻璃低,和其他手机放在一起容易留下痕迹。而手机的模组区采用了比玻璃更硬的陶瓷,又会磨伤其他手机,所以最好还是分开存放。
小米15 Pro的镜头模组设计比较靠上,占地面积也不算大,平时完全不会顶手。而且,终于取消了巴黎士丁支架的设计,圆润的火山口设计加上陶瓷材质的模组背板,简约又高级。
屏幕方面,1.4等身微曲设计兼顾了边缘显示效果和侧滑手感,大屏手机用起来也很顺手。显示上继承了小米一贯色彩准确的优点,配合细腻的2K分辨率,平时浏览新闻或看视频都很舒服。甚至用来处理图片或审片,这块屏幕的色彩表现也没问题。这次小米15 Pro的屏幕亮度终于不那么保守了,手动亮度可达800尼特,强光下激发亮度更高,在正午的阳光下也能看清屏幕内容。
小米15 Pro的徕卡影像依旧出色,主摄是熟悉的光影猎人,成像风格依旧是我们熟悉的味道,影调自然、画面干净,徕卡浓郁的色彩也能把日常瞬间拍出有故事感。说到长焦,我不太认为这次的5倍长焦是全方位的升级。虽然成像质量相当不错,也支持长焦微距,同时还上了景深合成,但120毫米确实太长了,平时有很多一倍太远、五倍又太近的尴尬场景。在更常用的3到5倍焦段,虽然小米15 Pro有融合算法,但画质上比起光学镜头还是有劣势。难道这个遗憾只能由小米15 Ultra来弥补吗?
接下来聊聊小米曾经最大的敌人——MIUI。作为主力机使用的这一个半月中,小卡顿和动画掉帧几乎很少遇到,黑屏重启等更是一个都没遇到。偶尔的几次图标闪烁也在几次小OTA之后解决了。要说唯一一次应用卡死,我们也只在自带浏览器上遇到过一次,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高刷适配也更加全面了,目前唯一一个高刷没有覆盖的地方竟然是米家的二级菜单,明显还是60帧,只针对自家APP,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希望尽快OTA。
在美学设计上,MIUI 2.0依旧在线。比如这个AOD(Always On Display),确实很高级也很方便。万年不变的充电样式也终于改了,现在更有科技感了。杂志锁屏新增的几个壁纸也是高级到爆炸。相比之下,灵动岛就显得有些割裂了,和其他的UI相比有些不协调。另外,MIUI 2.0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动效,比如渐变式进入主页、控制中心的展开和回收以及滑动到负一屏的动画,整体效果很不错,不会有拖沓冗余的感觉。
不过,在滑动到负一屏的动作上,如果从上面划是符合跟手逻辑的,但从下面划为什么还是上面的部分先出来呢?同样有点难受的还有小米的自动旋转功能,立着用没有问题,但往下倾斜一点儿就无法触发了。躺下刷视频时经常会遇到视频没法自动旋转的问题,iPhone就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对标的时候还得注意下细节问题。
到了年底,超级小爱这个功能终于上线了。触发方式是双击导航条。像是总结文档、生成文案、识别屏幕信息等这些功能我们就不测了,各家都差不多,超级小爱也能很好地完成。唯一的槽点就是对话框在最上面,对于小米15 Pro这样的大屏机型来说不太友好。
单手操控我最常用的是开车时让小爱发微信。比如我起晚了就可以直接对小爱说:“小爱同学,给浩然发消息,说我路上有点堵,一会到。”然后小爱就可以在不需要我动手的情况下把消息发出去,偶尔应急还挺方便的。
对于小米15 Pro来说,续航是一定要表扬的。根据这一个半月的使用情况来看,日常重度使用一天后手机依然能剩下25%左右的电量,还能再打一小时40几分钟的视频电话。此时作为备用机的iPhone早已经没电了。如果只是看视频刷新闻甚至能用到第二天下午。这个续航表现对于续航焦虑患者来说真的太有安全感了。出门时只要电量在50%以上就不用担心不够用。对于充电功率和电池容量的取舍我完全赞同。
原创文章,作者:潮玩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70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