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成功引发热议,连续多日在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上占据热搜榜。从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否会“抢”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饭碗,到无人驾驶技术的盈利前景,以及频频出现半路停车的问题,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话题备受关注。

今年2月,萝卜快跑正式在武汉上线,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5日,除了武汉外,上海、广州、杭州、兰州等多个城市也开始发放自动驾驶网约车测试牌照,全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发放了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据报道,预计最快下周,上海将在浦东部分路段对公众开放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实地测试,测试期间全程免费。在刚刚结束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向多家公司颁发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包括百度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赛可智能和裹动科技(AutoX)。
在武汉,市民张先生对萝卜快跑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车价便宜、车内干净无气味、不拒载、开得稳。但他也指出,目前打车点是固定的,需要乘客前往指定地点乘车。上海的无人驾驶汽车体验也非常顺利,车辆行驶平稳,遇红灯即停,变道时提前打开方向灯,遇到特殊情况会迅速刹车。车内的智能系统可以响应乘客的各种需求,如更换目的地、调节空调温度和播放音乐等。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引发了司机群体的担忧和抗议,认为其可能会对传统网约车市场产生冲击。然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完全替代人类司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技术的出现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无人驾驶出租车仍需安全员在系统后台对车辆进行监管。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仍然面临许多技术和法规的挑战。无人驾驶车辆在遇到复杂或异常情况时,可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来处理这些“意外”。在实际应用中,无人驾驶车辆的每次故障和剐蹭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是无人驾驶普及的前提。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法规,如《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规定,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由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尽管这一法规在责任认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涉及刑事责任时,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百度为每一辆无人车配备了500万元的保险额度,出险率远低于人驾。比亚迪也成立了自己的保险公司,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保险保障。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技术、法规、安全和公众接受度方面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前景仍然广阔。未来2至5年内,Robotaxi有望成为投资市场的热门项目,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全面普及指日可待。
原创文章,作者:潮玩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article/667768.html